江苏苏州半导体细分龙头再闯IPO!270亿市值雷军曾投资

发布时间:2025-04-29 04:24:06   来源:开云体育网址

  2024年以来,已有超过50家A股企业披露了拟港股IPO的计划或已提交申请(

  其中,纳芯微是继峰岹科技、天岳先进、江波龙之后,A股今年第四家递表港交所的半导体公司。

  纳芯微是一家模拟芯片厂商,聚焦传感器产品、信号链芯片、电源管理芯片三大类产品,应用于汽车电子、泛能源及消费电子等领域。

  2022年4月,纳芯微顶着“车芯第一股”的光环在A股上市,股价一路涨到2022年8月,接近翻倍。

  不过,好景不长,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,近两年纳芯微基本的产品的价格经历了一下子就下降,2023年至2024年净利润累计亏损约7亿元,股价自最高点也一度下跌超70%。

  截至4月28日收盘,纳芯微A股股价为190.1元/股,市值为270.9亿元。

  那么,纳芯微的近况如何?模拟芯片行业的前景如何?接下来,让公司透过招股书来一探究竟。

  纳芯微全称为“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”,总部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。

  公司于2013年5月成立,由王升杨及盛云创办。2016年至2018年,纳芯微在新三板上市;2022年4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。

  截至2025年4月20日,王升杨、盛云及王一峰是控制股权的人及实际控制人,三人合计可控制公司34.54%的表决权。

  王升杨于1984年6月出生,2009年7月取得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。创业之前,他曾在亚德诺半导体、无锡纳讯微电子从事研发相关的工作;2013年5月创办纳芯微,目前担任担任董事、董事长、总经理等职务。

  1982年出生的盛云是复旦大学硕士,创业之前,他与王升杨就是多年的同事;纳芯微成立后,他主要负责研发相关的工作,目前担任董事、副总经理、研发负责人。

  王一峰今年40岁,也是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。他在2013年9月加入纳芯微,最开始任监事及销售总监,后又担任过董事会秘书一职;目前任副总经理、董事。

  根据此前A股的招股书,纳芯微曾吸引了不少知名投资机构押注,比如深创投、小米长江、红土善利、中芯聚源、元禾璞华、国科投资、元禾重元、汇川技术等。其中,红土善利是由深圳市引导基金与华为等共同成立的私募基金。

  纳芯微是一家fabless模式的模拟芯片提供商,基本的产品是传感器产品、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。

  2022年、2023年以及2024年(报告期),公司三类芯片的总销量分别为14.31亿颗、19.16亿颗及30.01亿颗。

  这三大品类构成了从感知、信号处理到系统供电及功率驱动的完整系统链路,在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和交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  公司的产品主要提供给关键行业及领域,包括汽车电子(如电动化场景及热管理)、泛能源领域(如工业控制、光伏及风力发电系统、智能电网基础设施、储能系统、数据中心及服务器)及消费电子(如白色家电、智能手机及计算设备)的终端客户。

  从产品收入结构来看,2022年至2024年,传感器产品的营收占比由6.7%提升至14%,信号链芯片的营收占比由62.6%降至49.1%,电源管理芯片的占比由30.5%提升至35.9%。

  从应用领域来看,2022年至2024年,来自汽车电子领域的收入占比由23.1%提升至36.7%;来消费电子领域的收入占比也有所提升,而泛能源领域的收入占比则有所下降。

  纳芯微的车规级芯片已用于包括总部在中国深圳的中国新能源车企,发哥推测大概率是比亚迪,以及长城、东风、广汽、吉利、零跑、蔚来、小鹏等终端厂商。据招股书,纳芯微已进入中国所有十大国产新能源汽车车型供应链(按2024年销量计)。

  不过,受泛能源下游需求及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,近几年纳芯微的收入和利润经历了较大的波动。

  2023年收入大幅度地下跌,主要是由于泛能源领域(如工业、光伏及储能行业)的需求减少所致。

  归母净利润方面,2022年为2.5亿元,但随后就陷入了亏损,2023年及2024年分别录得归母净利润-3.05亿元及-4.03亿元。

  此外,尽管公司2023年业绩亏损,但依然派息8090万元,此外,2022年也派息了8090万元。

  报告期内,纳芯微的毛利率分别是48.5%、33.9%及28.0%,逐年下滑,主要是由于定价压力增加及竞争势态一直在变化所致。

  具体来看,2023年,信号链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的平均售价同比分别下降了53%、13%。

  此外,传感器产品的平均售价更是由2023年的2.63元/颗下降至2024年的0.94元/颗,降幅高达64%,这主要是由于通过麦歌恩(2024年收购而来)销售的磁性传感器产品价格相比来说较低且销量较大所致。

  价格的下降导致了三类产品的毛利率逐年下滑;不过,纳芯微并不是个例。根据沙利文的资料,大部分中国模拟芯片上市公司于2022年至2024年录得毛利率下降,净利润下降或甚至录得净亏损。

  报告期内,纳芯微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.04亿元、5.22亿元及5.4亿元,分别占各年总收入的24.2%、39.8%及27.5%。

  2024年年底,纳芯微一共有1172名员工,其中研发人员有560人,占比47.8%。

  纳芯微在A股上市后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。报告期内,公司分别产生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交易人民币1.97亿元、2.21亿元及人民币7090万元。

  销售端,纳芯微的客户最重要的包含经销商及直接客户,其中经销为主,直销为辅。报告期内,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43.8%、43.0%及36.9%。

  采购端,纳芯微的供应商最重要的包含晶圆厂,及提供芯片封装测试服务的厂商;由于下游存在资本与技术壁垒,因此供应商的集中度较高。

  报告期内,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90.5%、86.8%及82.3%。其中,向最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40.1%、39.9%及32.8%。

  模拟芯片是集成电路的一种,专门用于捕捉、处理和传输连续的模拟信号,例如声音、温度和光。模拟信号使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或电压信号来表示信息内容。

  集成电路(或称芯片)可分为模拟芯片、微处理器、逻辑芯片和存储器。微处理器、逻辑芯片和存储器可统称为数字芯片。模拟芯片按2024年出售的收益计约占整体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的15%。

  信号链芯片是具有接收、传送、转换、放大、滤波模拟信号功能的集成电路,其产品品种类型主要包隔离器、比较器、信号转换、接口、放大器、计时器、时钟及其他。

  电源管理芯片是用来管理电池与电路关系的集成电路,负责电能的转换、分配、检测与监控。

  2024年,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5657亿元,较2020年增长47.4%。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下,中国模拟芯片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,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953亿元,占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5%。

  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中,消费电子是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,2024年占据37%的市场占有率,市场规模达到722亿元。

  此外,在汽车应用领域,2024年的市场规模为371亿元。在泛能源领域中,模拟芯片的市场规模为507亿元。

  由于中国模拟芯片供应链发展相对较晚,市场供应仍然严重依赖国际供应商。2024年模拟芯片国产化率方面,消费电子领域为40-50%,通讯领域为20-25%,工业领域为10-15%,及汽车领域为5%左右。

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953亿元,纳芯微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排名第14位;在所有fabless公司中排名第6位。

  以2024年汽车模拟芯片收入计,在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中,公司分别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fabless厂商第二名。

  目前,中美及全球贸易焦灼的事态的发展仍不明朗。未来,如果美国施加贸易限制,可能会增加美国客户的购买成本,进而可能降低公司的竞争力。

  纳芯微此次寻求H股上市,由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、中信证券(香港)有限公司、建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三家担任联席保荐人。筹集资金计划用于业务增长及扩张、多元化集资渠道、巩固行业地位、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竞争力等。

  总体而言,纳芯微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占比较高,不过受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,公司近两年的净利润累计亏损约7亿元。未来,纳芯微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突围,格隆汇将保持关注。

LX-43AC  ComExpress龙芯3A2000主板模块LX-43AC  ComExpress龙芯3A2000主板模块